华蓥市“法治坝坝茶馆+”是以传统茶馆、院坝为载体,融合法治宣传、矛盾调解、民意协商、法律服务等功能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。其核心在于将法治元素嵌入群众日常休闲场景,通过“喝茶议事”“品茶学法”实现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三治融合,激活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。该模式继承“枫桥经验”精髓,依托茶馆文化的地域亲和力,推动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,为乡村振兴中的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。
善用内力
打造一批特色法治阵地
结合“头上晴天少,华蓥茶馆多”的本地风土人情,采取法治主题讲座、法治小品展演、建设法律知识角等多形式,将遍布各乡镇的茶馆打造为群众身边的“普法学校”,让品茶、学法成为群众茶馆生活新常态,激发法治宣传教育的群众认可度、接受度。自“法治茶馆”开馆以来,开展法治文艺节目展演、宪法宣传、反诈宣传等30余次,参与群众达7000余人次。
巧使外力
借势两支队伍扩大影响
借势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增强法治宣传时效性和渗透力。
充分发挥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经验丰富、贴近群众等优势,定期邀请其成员在“法治茶馆”为群众讲解法律法规、讨论社会关注度高的法治话题等,让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接地气、有温度。
借势媒体公益普法扩大“法治茶馆”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有效发挥媒体公益普法作用,借势华蓥市融媒体专业力量,邀请记者参与其中并对相关活动进行深度报道,吸引普法志愿者队伍3支18人参与“法治茶馆”之中。
凝聚合力
实现三个方面有机融合
搭建普法平台,实现普法力量有机融合。
聚合公安、法官、普法志愿者、网格员等多方普法力量,提供全方位、多角度普法服务,将法治茶馆打造为各普法责任主体、普法主题活动的首选活动阵地。
丰富普法模式,实现普法与文化有机融合。
通过法治元素的融入和法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,形成“茶馆+普法”的新型茶文化和普法教育模式,实现茶香、法韵、本土文化三者有机融合,普法活动与群众“休闲”活动有机融合。
加强普法引导,实现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。
注重发挥法律的引导作用,借法治宣传让茶馆变“大讲堂”“法律服务诊所”,引导群众将需要找政府、找法院的矛盾纠纷,在日常休闲场所直接化解,至今已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,助推基层依法治理。
法治茶馆以“润物无声”之力,让法律条文扎根市井烟火,生动诠释了“法安天下、德润人心”的基层治理智慧。